採訪觸動台女記 四川麻瘋村辦學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5/11/15 23:23

最後更新: 2015/11/16 11:04

分享:

分享:

一次內地四川麻瘋村的採訪,改變了台灣資深女記者張平宜的半生。她被村內孩童觸動,不忍他們被社會流放,毅然放棄事業,由記錄者化身行動者,四出奔走逾10年籌款建校,以教育扭轉孩子命運。

之後更成立慈善組織「希望之翼」,為麻瘋村童爭取教育和工作機會,她心底裏最希望是成為「過路人」,將組織交予麻瘋村下一代接班,再回饋社會。

台灣資深女記者張平宜,曾進行不少社會最底層報道,獲得不少新聞獎項。1999年她被派到四川採訪麻瘋村病人,原以為只是一次採訪,沒想到此行改變了她的一生。

當年剛誕下第二名兒子的她,被村內孩子深深觸動,他們雖然身體健康,但背着麻瘋父母的烙印,沒有身份,不能讀書,不識字,連漢語也不懂說:「他們有着最純真的眼睛,但眼神空洞、茫然,沒有一點文明的痕迹!」

作為一個母親,看到孩子還未長大,已經沒有未來,我沒辦法掉頭而去!

因此她決心將記者身份昇華,為孩子們實際做點事,之後她走遍四川十多條麻瘋村,發現只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中有一間樣辦「大營盤小學」,學生在兩間破爛教室上課,學校瀕臨倒閉,「唯一的代課老師下月就要賣水果了」,她遂以此地為試點,在兩岸四出演講籌款,與官員周旋爭取教育資源,冀以教育為孩子打開文明的一扇窗,擺脫社會底層宿命,一做便十多年。

2000年陳水扁上台,之後兩岸關係變差,她坦言「成在台灣人」,但其身份為她帶來不便,她一次又一次找當地官員,為學校爭取正式老師、水、電,官員不敢抓她,怕惹兩岸風波,終煩得官員願意應允。

台灣人身份亦令她與村民有隔膜,認為她是「奇怪女人」不能理解,孩子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樑,父母眼看她善待孩子,最終接納。

03年她正式成立「希望之翼」,寓意組織需一雙翅膀跨越兩岸三地、種族、文化和語言的差距。

發展至今,大營盤小學已成為一間提供學前至初中班的學校,培育逾200名學生,張亦在青島成立一間培訓中心,訓練學生一技之長。

十多年來一直牽頭,張形容:

這條路太苦、好孤單!

難找到願與她一起吃苦的夥伴,最希望自己可成為「過路人」,將接班重任寄託在麻瘋村下一代:「讓公益的種子可以一直傳下去!」希望之翼與華敦國際集團合作,上周於海港城舉行慈善義賣籌款。